如何看待性别叙事——简评《厌女》
因为一些原因和之前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并且观看了网络上大量的性别对立话题(不可否认的是大量内容都是为了流量炒作而为的),从最开始的有点津津乐道,到后面开始厌烦这种千篇一律的对立和没有如何意义的“win”,恰逢在zlibrary上看到了这本号称日本女权主义代表人物的著作,便一连下载了好几本来好好研读,试图去搞清楚这所谓”女权主义“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在互联网上的这些争执,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结婚率的持续走低,这些事情是否能在这背后寻得一丝答案。
本书的核心是”厌女“,作者首先指出厌女为何物,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作者指出厌女症并不分性别存在于两性身上,只不过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上野描绘男人的厌女症,首先从指责一些男性作家写出的东西”完全不懂女人“,进一步指出男性一直对女性有着比较强烈的性幻想,并且一直认为着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但是上野指出,女性对男性事实上十分缺少”性幻想“。他指出,如今女性已经不再愿意扮演男性幻想中的女性角色,而男性则将这些幻想寄托于虚拟之中。
这部分分析,我不敢苟同,首先我不是女性,我确实不能理解女性对于男性的看法,不过按照上野的想法,那么可能自古以来女性对于男性就只是屈服性质的服从了,所谓的喜欢,其实并不存在于女性心中,因为女性实际上并不会对男性有什么性幻想。而现代社会,随着思想的解放以及经济的发展,广大女性终于可以对这种屈服说”不“了,女性不再需要男性什么,可以不再受婚姻的束缚了,除非还是在经济或者其他方面屈服于一些男性,或者是仍然遵循着上一代的训诫罢了。
随后作者指出的是男性社会的社会纽带——男性之间的互相认同。上野指出,男性都有同性恋的倾向,但是又有一个维护”性的主体“的共同目标,一旦有了真正的同性恋,那么必然有一方的男性会沦为”性的客体“,这是违反这个目标的,因此上野嘲讽”男人这个东西,建立在多么脆弱的基础之上“。而这样的男性社会,将女性”他者化“,试图永远把女性作为”性的客体“。
之后上野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叫”他者化“。上野指出,男性通过给女性划分”圣女“和”娼妓“的两重身份,将女性分离为“为生殖”和“为快乐”,”圣女“的标准要求女性对生殖忠诚,对性的无知被奉为美德,而”娼妓“的存在则是为了为男性的”性快乐“开脱,因为”娼妓“不被视为女性,那么他们乱搞的行为也就可以被正常合理化了。但是这一切的实质还是通过两极的评价标准,将女性”束缚“在这个评价体系之中。上野似乎希望,女性可以将所谓“为生殖”和“为快乐”变为女性自由决定的,不被他人(男性)决定的。事实上我觉得这种想法不会,也根本没有必要实现,现在社会的一个很大的倾向就是很多男性反对那些喜欢”乱搞“的女性,我只能说这是自然选择影响下人类已经存在不知道多久的倾向,上野想要反对的东西,实在过于庞大,而显得不现实。反而我认为公平的是对男性做出同等的社会约束可能会更加容易实现一些,也就是所谓的,无论男女,乱搞就是不对的非双标的价值观。当然,我这只针对传统婚姻,有些男女,和很多异性都保持暧昧关系,这样的人,如果他们自己愿意,尽可以自行玩乐。我一直信奉的原则就是,一个人再怎么捍卫自己的自由的无可厚非,但是想要强行改变别人看法的行为,用流行词汇来说可能是”PUA“,是不能苟同的。
之后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点是上野对于一子化对于女性的影响,这一点我觉得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上野指出,一子化下的女生,其实继承了母亲(是的,主要是母亲)一方面对于儿子”成才“的期望和对于女儿”成家“的期望。这一点不得不承认是分析让人比较信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所取得的表现已经和男人旗鼓相当,而很多女性高级知识分子都是选择了不婚主义,这也反应出事实上”成才“和”成家“这两方面要同时在女性身上实现是相当困难的,我本人也认为,这是对于这些女性的不公平,成家就要生娃,但是对于男性来说这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但是女性则不一样,不论结婚对象是什么样的,生孩子的义务最终还是要由女性来承担,而这对于事业来说是十分致命的。所以我也认为,很多女性高级知识分子不结婚也是很正确的选择,社会不应该对此有一些奇怪的声音。
不得不承认,社会上很多工作是更加偏好男性的,有些人把这当成性别歧视,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同等条件下,雇佣男性确实比较保险一些,在我们的社会远远没能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机制之前,无数的小公司,他们无奈只能选择能让自己更加保命的招人方法,这里面的具体原因我并不想展开,但是大家也应该能在网络上找到许多。在这方面的平等,仍然任重而道远。
之后的内容,其实很多是针对日本社会来写的,当然其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当前借鉴的内容,但是其实也不多。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其实是会盖过所谓的”普遍的性别差异“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本书中性别叙事的味道太浓,而且很多又是围绕着”性“展开的,给人一种世界除了性别之外就没有其它东西的感觉。而且整本书全是所谓”理论分析“,即使有一些例子,也极为牵强,并且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建议,有一种形而上学的味道。她不教你具体应该去做什么,只是告诉你,你是被压迫的,而你现在不必再被压迫了,去追逐你的自由吧。这是一种抽象化的表述方式,好处就是具有很大的煽动性,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不满装进去,然后上野就可以为他们指出一个明确的发泄对象——只要投身斗争中,似乎一切的苦难都可以消除。
诚然,人是故事组成的人,而上野的思路,就是提供了一个性别叙事,在这个故事里面,女性成了被男性压迫的对象,成了被客体化的人,而女性要做的就是反对男性的压迫。完全进入了性别叙事的视角当中后,你会变成”必须选边站,然后斗争“的状态,想找到出去的路,却发现无路可走。
说实话,作为一个男的,看完全书之后确实是觉得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难受的,委屈,还是被戳中内心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情感或许都有。就像这本书的作者上野所说的一样,”这本书,对著者是不愉快的。同样,对于读者,无论男女,尤其对男性,会带来不愉快的阅读体验吧。“同时,上野还指出,”如果你读了这本书感觉不快,那无疑是因为你知道什么是厌女症。“这一点,其实我是不能苟同的,说出这句话,就如同说一个男人”出于本能会喜欢漂亮的女性“,所以就判定这个男人为强奸犯一样不合理。这也正是性别叙事的可怕之处,它让男人变成看到女生就喊xxn的人,让女生变成看到男人就认为是猥琐的强奸犯的人。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说老实话,令人厌恶。
”对于女人,女性主义是与自我和解之途。对于男人,与自我和解的道路,也不应该没有吧。和女人一样,那应该是与“自我厌恶”的斗争,不过,为男人指出道路的任务,已经不该由女人来承担了。“上野是一个很纯粹的从女性视角出发来看待事情的人,或者说从人的”女人性视角“来看待问题的人,我这么说的意思是她将”女人“的性别身份看得要盖过其它一切身份,她的作品中也渗透出浓浓的性别叙事风格。那么,到底如何摆脱这一种叙事呢,答案很简单,从其他叙事角度来看待这一切,或者完全忘记了这个故事,我对故事的一贯看法都是,如果一个故事切实提高了相信这个故事的人群的福祉,例如我相信科学主义,我确实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金钱等真正重要的东西,那么这个故事是值得推崇的。而有些故事,很大程度上煽动了对立,结果对于相信故事的人群的具体福利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提升,那么这并不是一个好故事。
所以,忘掉性别叙事,少关注那些网上的性别对立话题,如果真的想找到另一半,多去身边看看真实的人,这才是应该的。如果想自己一个人过,就更没必要去炒作了。真正会每天对着网上焦虑,或者在意所谓”输赢“的人,往往是那些想要,又不想付出的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