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机器意识形态:医疗技术垄断

本章主要考虑在医疗技术领域的技术垄断,由此揭示出技术垄断在一些方面的典型特征。

在技术垄断时代到来前的几千年里,医疗诊断的方式其实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在这个阶段医疗诊断的特征就是医生与患者直接交流,以患者的主诉作为诊断的基础,同时根据医生的询问和观察。这原因很简单,因为对于大部分疾病(尤其是内科),医生根本无从得知患者体内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也许中医有一些所谓的摸动脉的方法,但那也是大多数基于医生的经验判断。

最早发明的医疗器械(这么说并不准确,因为广义上的医疗器械甚至要早于文字的发明)是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尽管这是个很简答的发明,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成为媒介,插在患者和医生中间的例子。自此,医生得到的不再是直接获得的信息,而是通过技术(听诊器)后的信息,尽管我们知道这实际上就是对原始信息进行简单处理(放大)后得到的信息,但是实际上这已经拉开了技术统治医疗乃至垄断的序幕。听诊器促成了两个重要观点:1.医学是研究疾病的,而不是研究病人的;2.病人所知不可靠,机器所知才是可靠的。听诊器把病人和疾病分隔开来(因为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依附于听诊器声音而存在的事物),并且把病人的主观倾诉拒之门外。在听诊器之后,医学稳步走上了几乎完全依靠技术的道路,1895年X光的发现以及在医疗上的应用更加证实了这一点。自此医疗诊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其特征是医生通过医疗器械间接与患者的经验和身体交流。

但到了现代,情况又出现了大变化。随着医生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技术,疏远了患者。而且另一个原因是,患者对于技术的信任程度也与日俱增,即使医生不使用技术,患者也会主动要求技术检测。不可否认的是,新技术拯救了不计其数的生命。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点是,有多少使用新技术的人真正知道自己是否需要使用新技术呢。我举临终关怀来说,如果一个癌症晚期的人只能活一个月了,但是凭借着现代手段可以活四个月,但是这四个月将伴随着极大的痛苦。诚然,是否使用这些技术取决于我们自己,技术看上去只是给了我们其他的选项。但是当患者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时,那么技术就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老实说,对于医疗方面我自己也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对于本章部分内容以及我自己写的部分内容还是保持怀疑的态度,例如对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的例子。不过,事实上我更感兴趣的是未来AI作为代替医生来治疗的角色出现时,我们能否更加清晰地看出这一路上医生是如何逐渐演变的。

第七章 机器意识形态:计算机技术垄断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个人计算机刚开始普及,互联网也刚刚兴起,一切都处于萌芽之中,但是作者却可以凭借敏锐的目光捕捉到这一趋势,我是非常佩服。当然,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今天,作者所言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在所有技术当中,计算机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独特的存在。首先在于计算机技术的用途几乎数不清,计算机几乎可以用于现代社会的所有方面。而且计算机技术深深整合进了其它机器当中,也就是现在熟知的嵌入式。作者在书中统称计算机技术,实际上就是基于数字电路技术所衍生出来的一套庞大的机器运算体系。

在过去几十年里,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并且在曾经人类最自豪的领域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人类,到近几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们终于认识到,对于计算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是达不到的了。在这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计算机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人们相信,凡是计算机能够做的,计算机都应该去做。现在看来计算机还是我们的工具,但是当计算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当人工智能再次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时,我们是否还能心安理得地自居主人,使用着这些“工具”呢?

麦卡锡说“我的恒温器有三种信念——这里太热,这里太冷,这里不冷不热刚刚好。”这句话实际上对“信念”下了一个新的定义,这里不再把信念看作人独有的心理活动,而是将其扩展。这一切的背后就体现出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最终是否能够达到人类智慧的怀疑。

老实说,也许是年代的不同,这一章作者对于计算机技术带来的垄断结果的描述我并不苟同。确实有垄断,但是我却更加趋向于作者在前作《娱乐至死》中所描绘的场景。当然,如果后面我有了新的体会,还会回来补充的。实际上这两章的内容都有些让我似懂非懂,但是下一章的内容却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打开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